:::
瀏覽人次:
14662
中心簡介
臺北醫學大學原名臺北醫學院 ,由胡水旺先生與徐千田先生,於民國49年6月1日捐資創設,一直秉持「學好做人方做醫」的醫學人文教育理想,樹立本校重視醫學人文教育的傳統。配合89年本校的改制大學,通識教育中心旋即於90年由共同科改制,並定位為學院級單位,秉持一貫重醫學人文的傳統,統籌規劃與推動本校通識教育的革新。以下將就草創期、成長期及茁壯期三個時期,分述本校通識教育各階段的發展重點。
一、草創期:創校初期至民國89年
早期本校並無通識教育中心的編制,由教務處共同科負責大一大二共同課程的行政規劃與服務。
二、成長期:民國90年至民國98年
共同科於90年改制為通識教育中心。90至94年度,通識教育中心透過執行教育部補助的「提昇大學基礎教育計畫-臺北醫學大學人文通識提升計畫」,逐年增聘師資,健全組織運作,確立本校通識教育中心嚴謹的用人制度、小而美的經營策略,厚實本校通識教育發展的基礎。
95年度起本校連續榮獲教育部「教學卓越計畫」與「以通識教育為核心之全校課程革新計畫」的經費挹注,啟動通識教育的躍升。此階段是通識與專業整合的發展,把通識教育革新視為大學教育發展的原動力,帶動全校師生在課程結構與內涵、教學理念與方法、學習態度與習慣等面向的全面革新。
三、茁壯期:民國99年至今
99年度本校榮獲教育部頒發「通識教育領航學校」榮譽,加深北醫持續推動通識教育的決心與責任感。配合學校現階段「培育兼具人文關懷、社會服務熱忱及國際觀的醫事專業人才」之教育目標,99年度下半年通識教育中心的組織定位再次調整,進行擴大編制的行政整合,整合「通識教育中心」及「醫學人文研究所」師資,成立「人文暨社會科學院」。
100年度起,本校執行教育部補助的「全校性閱讀書寫課程推動與革新計畫」及「課程紮根─以職場需求為導向之學生核心能力課程設計-通識核心能力課程革新計畫」,啟動以學生學習成效為核心的課程改革,將通識課程之改革方向,從過去以知識為核心,轉向以能力為核心,重視課程規劃、教學方法及教學實踐的落實。101年度到103年度通識中心執行教育部「全校型公民素養陶塑計畫第二期、三期」,協助學生於大一能自我擬定學習策略,奠定大學期間良好的求知基礎,養成自我學習與終生學習之能力。另外,為了更好地推動英語教學,104年本校正式成立語言中心。
有鑑於本校通識教育已經生根茁壯,所以在104年2月1日通識教育中心恢復成院級學術單位,下轄一般通識組、語言中心與體育教學組三個教學單位,並且在104學年度開始,本校通識教育中心以培育「能在醫學專業實踐中進行審思和研究的反思實踐者」作為計畫主軸,開始執行教育部「大學學習生態系統創新計畫」(105至107年)第一、二、三期。同時,語言中心也開始執行教育部「多元文化語境之英文學習革新課程計畫第一、二、三期」(104至107年),目標為發展具文化深度之英語文課程,培養學生因應全球化就業市場的語言表達能力,跨文化溝通與合作能力,以及國際視野與國際移動力,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生醫專業跨領域人才。107學年度下學期開始,本中心開始執行教育部「議題導向敘事力創新教學發展計畫」,並獲選為北部基地學校,希望培育未來人才必要的問題解決能力、敘事力,與跨領域學習力。